坐看台湾股市八千里路云和月

作者/ 大队长 编辑/ Shannon 2018-10-01 22:58:00.0

摘要 每天中午12点,准时推送干货

台股上万点很久了,从来没有站上万点这么长时间过。有人说:“怎么都没有从股票赚到钱的喜悦?”有人说:“过去台股只要上万点就是一个字——卖!屡试不爽……”

台股和A股这两个两岸的资本市场,有着历史的相似与纠葛,也正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机遇跟挑战。在研究它们的相似与差异过程中,会收获不少惊喜。因为,资本市场的行为源自文化、经济与大众心理,而两个市场研究逻辑上的根本差异,仅在于时间序列的先后而已。


台湾是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亚洲四小龙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并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四大亚洲国家或地区,其在短期内均实现了经济腾飞。1953-1961年的台湾经济史称“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经过 8 年的恢复重建,台湾经济已于1952年前后达到戓前的最高水平。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之后,政府旨在通过关税保护等措施限制产品进口,同时鼓励岛内企业自主生产相应替代品,达到扩大生产、拉动内需、改善国际收支与增加就业的目的。所以50 年代以来台湾形成以重工业不轻工业相结合的出口外向型经济结构,净出口占 GDP 比重接近 20%,宏观经济出现 11.5%的高速增长。

此外,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台湾经济政策开始由重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移,一举奠定了台湾以信息半导体为支柱的高科技企业的经济地位,新竹产业园区成为“台湾硅谷”。80 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日渐放缓,但强劲贸易顺差叠加新台币升值预期形成流动性“堰塞湖”,民众风险偏好上升,货币脱实向虚。

1985 年 7 月至 1990 年 2 月,台湾加权指数从 636 点上涨至 12495 点,涨幅高达 19.65 倍;泡沫顶峰日均成交量 56 亿,开户数达500 万户,整体市盈率接近 70 倍,之后在内外流动性紧缩、出口增速放缓、日本股市崩盘等因素作用下泡沫开始破裂,台湾指数于8个月之内狂泻近10000 点至2560点,跌幅近80%。


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本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以及外围资本的大量涌入,构成了发动一轮大牛市的背景。台湾股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迈开了牛市的第一步。

今年43岁的阿福,家住台北,从进入股市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时间。据他回忆: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除了财富储备增长,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那时,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增长很快,年底的奖金分红更是丰厚。一般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到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工资;一些垄断行业,年底奖金额通常相当于7到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员工的年底奖金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月工资。

台北股市分析专家回忆:在当时大涨的过程当中,几乎是所有的中产阶级都很好,开户的人数从五六万人暴增到六百万人之多,可以说做股票是全民的运动。那时几乎是买什么赚什么,因此在整个狂涨的过程中,日子都非常非常的好过,买错了股票,只要肯放,后来都是赚钱。因此当时是9点开盘,到12点收盘,他们这些太太们生活得当然是非常非常的好了。收完盘之后,第一个就先找一家像样的餐馆先吃一顿饭,接着下午去安排活动,包含唱歌、跳舞、逛百货公司等等。记得那个时候百货公司生意也是非常非常的好,没有再嫌价钱贵,只是看喜不喜欢而已。


在巨大财富效应的示范下,民众的情绪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盲目的群体运动将让股市产生一个接一个的高潮,而牛市带来的乐观情绪又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1988年6月,台指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到8000点。就在人们认为股市很快就要冲破一万点大关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的一项政策,让台指疯狂的上涨势头暂时放慢。

1988年9月,相关部门出台准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投资者从股市赚的钱要交税,这个大利空让股市半天折翅,指数从 8813点连跌19天到4645点,几乎是腰斩。然而,由于当时台北股市投机盛行,很多人都已经处于疯狂的状态,台湾有关部门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一杀手锏没有起多长时间的作用,台指就重新抬头,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全民皆股,投资变成投机,这股投机风潮方兴未艾,资金找不到出路,虽然监管方希望利用政策意图浇熄投资火焰,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犹如火上浇油,越烧越旺,学生也加入买股行列。在当时不管资金面、筹码面、市场面或是心理面,多头力道并未宣泄完毕,股市连跌19天,在急速修正完后,却走出最后一波的强劲喷出,股市直攻万点关卡,

到1990年1月,台北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当时台北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的赌场,股市原本应该具有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根本无从谈起。

就在大家一片乐观之际,似乎也验证了华尔街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萌芽,在半信半疑中茁壮,在充满欢乐中幻灭。

1990年2月,台币升值已趋缓,同时贸易顺差也未再度走高,主流与非主流展开厮杀,终结了万点不是梦、万点是安全的幻想,为台股大多头谱下休止符,被视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多头下杀找到了借口。

这是一场彻底的崩盘,那些海外热钱早已在此之前获利出逃,几乎所有损失最后都由台湾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来承担。

在当时的那场台湾股灾中,很多人倾家荡产,遭受巨大损失的有庄家和主力,但更多的则是那些散户。由于过分投机,很多股票的股价都远远脱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手中拿着这样股票的股民,在股灾来临之时,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灰飞烟灭。


举个例子来说,当时的股王是国寿,现在是国泰金控,当时一年才赚5元,但它的股价被炒到最高1975元,而台泥股价最高306元,本益比也就是股价除以EPS(每股收益),国泰金控高达395倍,很多的公司的股价几乎都已脱离基本面太远太远了。

一场大股灾让很多台湾股民认识到,股市并不是提款机。股市泡沫造就了很多短暂的暴富神话,但最后却好像一场纸面上的数字游戏,最终还是两手空空,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再看看A股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除了在2009年因为四万亿救市计划而出现的深跌反弹行情外,就只有2014-15年短命的泡沫投机行情——像一阵狂风暴雨,来得快又去得急。

如果扣除这两波来去匆匆的资金行情,A股指数已经整整盘了十年。

相较于频创新高的全球主要市场,很多投资人必深感困惑:近年整个中国的经济成长率仍然远优于其他国家啊……A股到底什么状况?



A股市场确实存在自己的问题跟缺陷,与外在国际环境无关:

❖ 散户交易比重过高,偏重消息与题材面操作,容易暴涨暴跌;

❖ 很多民企不重视股东权益,配发现金股息太少,却老爱跟小股东忽悠钱,搞一些狗皮倒灶的投资,导致负债高企,现金流不佳;

❖ 退市与上市机制尚未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因而无法有效发挥淘汰筛选功能;

❖ 中国大陆面临经济转型期,产业有消有长,但受害产业所占指数权重远高于受惠产业——表象枯木,内层逢春。

台北股市的股灾告诉我们,股市的泡沫,无论吹得多大,最终都是要破灭的,纸上富贵终成虚幻。股市自身的规律我们必须遵从,在股市中长期盈利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老老实实地价值投资,挖掘公司的内在价值,寻找被市场低估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