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泡沫——最初的经济泡沫

作者/ 大队长 编辑/ 2018-12-10 13:43:00.0

摘要 郁金香泡沫于1637年发生在荷兰,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timg (1).jpg

我们先来看一下郁金香是什么?

郁金香属——Tulipa L.

约150多种,产亚洲、欧洲及北非,以地中海至中亚地区为最丰富。它们大多数都是4月左右开花,5月前后结果的早春多年生类短命植物。

该属植物的花大、多、鲜艳美丽,常作庭园花卉。

对本属各种的鉴别,主要根据鳞茎皮内的毛被;花丝形状及有无柔毛;花柱的长短;花被片的颜色和苞片的有无。其次是叶片的数目、形状和排列,茎上有无柔毛和蒴果的形状。同时,还要注意花期、花色的变化以及花在蕾期、盛花期和萎谢期的状态。

常用繁殖方式分为分球和播种繁殖。

分球繁殖

当年栽植的母球经过一季生长后,在其周围同时又能分生出1-2个大鳞茎和3-5个小鳞茎。可按种球大小分开种植,大球栽后当年可开花,小仔球培养1-2年也能开花。

播种繁殖

郁金香的播种繁殖,多用于培育新品种。种子在蒴果成熟开裂前采收,沙藏到10月在室内盆播。保持湿润,翌年春季才发芽。约3-4年开花。

播种繁殖一般在育种及大量繁殖时才用。但要4~5年才能开花,故一般以分离小鳞茎为主。

timg (2).jpg

好了,我们首先了解到郁金香的繁殖方式与其变化多端的分类形式。这为理解后来的事情做了铺垫。

郁金香泡沫于1637年发生在荷兰,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当时由奥斯曼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球根异常地吸引大众抢购,导致价格疯狂飙高,然而在泡沫化过后,价格仅剩下高峰时的百分之一,让荷兰各大都市陷入混乱。

“郁金香泡沫”由何而来迄今没有定论,之后有人提出这是因为民众的贪婪和疯狂所偶发的事件,也有人说价格大幅波动是一般市场机制使然。当时荷兰是经济大国,也是引发热潮和泡沫化的旗手,但处于下等阶层的民众,则过着贫穷的生活苟延渡日。

timg (3).jpg

当时的荷兰北部七州因为对抗西班牙胜利,在17世纪初取得了实质上的独立,自此荷兰一跃成为了海上帝国君临欧洲。又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香料贸易生意,再加上中欧身处三十年战争的阴霾下,让商业活动都集中在了阿姆斯特丹,同时荷属东印度公司经营巴达维亚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使得荷兰有着当时最高的收入水准,连海外的美术品也都集中在荷兰。另一方面来说,荷兰的物价也比其他的地区来得高,一个工匠的年收入推算约250荷兰盾,这个数字只够让一家四人糊口。普通劳动者在泡沫经济的时候,把家里面所有的财物如家畜、生财用的工具都拿去变卖换现。

传销到荷兰

郁金香的发祥地据说是天山山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势力之后,发现了郁金香且对它着迷。之后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后建造了庄严的宫殿,在当地开始栽培数种郁金香并且进行品种改良,之后郁金香在服饰和绘画上面出现。16世纪的时候郁金香经由商人在欧洲各地广为流传。

经由植物学家卡罗卢斯·克卢修斯的研究,让人们对拥有庞大品种和系列的郁金香开始有所了解。库希乌斯在法兰克福进行球根植物的详细研究,1593年把多种郁金香球茎带到莱顿大学继续研究和栽培,并专门建造了一座供教学与研究的植物园。各种各样的新系郁金香得以培育出来,植物科学日渐发达。与此同时,作为鉴赏家的贵族、执政者、富商、律师和医生开始追捧,精致的花圃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供人游览。郁金香球根贸易应运而生,花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郁金香的特性

郁金香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郁金香狂热”中的缺货状态因而变得高价。郁金香有两种培养方法,一种是由种子开始培育,另外一种是由母球根复制出子球根。前一种方法经由杂交可能会产生新种的郁金香,但是到开花要历经3至7年的时间。后一种方法从母球根来培养当年即可开花,一个母球根约可产生2至3个子球根,子球根要成长到母球根也要花一点时间,此外不发芽的种子和母球根数量也不少。基于以上的理由,郁金香的培育速度无法赶上突然扩大的需求量。

狂热的爆发

郁金香狂热潮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供需不平衡而变得高价,第二阶段是投机者开始进入市场,第三阶段则是卷入了缺乏资本的平民。到了第三阶段之后开始泡沫化,价格暴跌导致市场上一片混乱。

爱好者们

1610年代,最初被郁金香的美丽所吸引的是手头宽裕的植物爱好者,因为郁金香的球根一开始就是高价的商品。之后借由这些园艺家和爱好者自己试着改良品种,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品种,其中有名的高级品种例如“里弗金提督”(Admiral Liefken)、“海军上将艾克”(Admiral Von der Eyk)、“总督”(Viceroy)、“大元帅”(Generalissimo)等,此外还有一个让爱好者赞不绝口的品种,是因病变而产生的紫-白色条纹的“永远的皇帝”(Semper Augustus)。

虽然单色的品种价格较为便宜,但是也要1000荷兰盾以上,随着广受大众的喜爱价格更为提升。

此外在画家伦勃朗的名作“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中,画中的主角尼可拉·杜勒普原名查理·比得兹(C.Pietersz)医生,这位医生就是因为迷恋郁金香而在1621年改名为尼可拉·杜勒普,其中杜勒普即是郁金香的荷兰文写法。

投机分子的加入(1634年左右)

在约1634年左右,郁金香的大受欢迎引起了投机分子的目光,他们对于栽培郁金香或是欣赏花的美丽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哄抬价格取得利润。此时郁金香受欢迎的风气从莱顿传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日渐扩大。这些投机分子有计划地行动,有人因此一掷千金,当时甚至还有过一个高级品种的球根交换了一座宅邸的纪录。

当时郁金香的高价可以从购买的单位看出,高级的品种用秤重的方式,以一个叫做aas(1 aas=0.05克)的单位来计价。次级的品种则用个来计算,再次级的则用袋装的方式来贩售。

在M.戴许所著的“郁金香狂热”一书中有以下的描写:“1636年,一棵价值三千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

1633年一株“永远的奥古斯都”球根的价格是5500荷兰盾,到了1637年则达到10000荷兰盾,能够支付一个荷兰家庭半辈子的衣食住行,或者买下阿姆斯特丹最繁华的运河边上的最豪华的房子,还连带马车房和80英尺的花园,而当时一个普通商人的正常收入是1500荷兰盾,一个木匠或者剪羊毛工人一年的工钱是250荷兰盾,八只肥猪的价格240荷兰盾,两吨黄油的价格也不过192荷兰盾。吊诡的是,“永远的奥古斯都”从未被真正交易过,因为神秘的它数量实在太稀少,根本没有球根可供倒卖。

这个时候郁金香的交易以球根的现货来买卖,所以交易主要在冬天进行。但是郁金香是如此受欢迎,因此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交易的需求。

大众普及化(1634-1637年初)

郁金香交易在短时间内让人一掷千金的传言在工匠和农民之间广为流传,吸引他们进入了这个交易市场,他们原本没有资金,所以仅从买得起的程度开始进行,这种情况使得非顶级的品种价格也开始抬升,渐渐出现了因转卖而取得利益的民众。市场的交易模式至此也开始改变,开始出现全年交易和引进了期货交易制度。

这种交易的模式并非前往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现金或是现货的球根,而是提出一份“明年四月支付”“那时候会交付球根”的票据,或是加上少许的预付款即可完成交易。这个预付款也并非限定只能使用现金,像是家畜或是家具只要可以换钱的东西都可以抵用。因此这样的票据转过数手也出现了会连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都不知道的情况。这种预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没有资金的投机者参加,像是面包师傅到农民都加入这个市场,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胀,就算是原本便宜的品种也飞涨。但是随着价格飞涨,原本最初的买家也就是爱好植物的人开始变得不买,特别是民众交易的低价球根,爱好者也看不上眼。

泡沫的瓦解(1637年2月)

1637年早春的一天,一个叫弗朗索瓦·科斯特的商人以6650荷兰盾的天价购买了几十个郁金香球根。在一个300荷兰盾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这样一笔交易显然是及其不平常的。更让人意外的是,科斯特购买郁金香球根并不是为了种植,而是打算转卖。他坚信这笔投资是稳赚不赔的。
即便是在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像科斯特这样成百上千个为了争夺购买郁金香球根的机会而不惜任何代价的荷兰人都疯了。但事实是这些郁金香商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为购买郁金香花再多钱都是值得的。首先,最值钱的球根是非常稀少的,用它们培育出的郁金香极其美丽、受人追捧。其次,郁金香的价钱已经连续快速上涨两年了,谁敢说它不会升得更高?

timg (4).jpg

尽管如此,这些商人们还是打错了如意算盘。科斯特的这笔交易后来被证实为这次狂热的最后一次体现。

科斯特买下球根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郁金香的价格就毫无预兆的下跌了。几天之内,郁金香的价格狂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至1637年2月底,荷兰曾经最富有的人们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其他在郁金香上大笔投资的商人也面临着血本无归的下场。弗朗索瓦·科斯特只付了820荷兰盾的定金,但无力支付5830荷兰盾的尾款,最终被愤怒的卖家无情地告上了法庭。
此时的荷兰,许多付了现款的买主把货砸在手里,眼睁睁看一生财富化作水流。只付了定金的交易双方则扯皮到各级法院和各市政府。到处都出版各种小册子和画作指责郁金香交易,许多人群只能苦度余下凄惨的一生,这其中包括伟大的风景画家戈延,他后半生的画作都是催债压力下的产物。到了1637年2月底,大批曾享有纸面富贵的荷兰人倾家荡产,众多坚信投资郁金香将稳赚不赔的商人也血本无归。

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找不到买家,票据无法兑现)。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但在1637年4月,荷兰政府最后做出了“在调查结束之前保留郁金香的交易”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得票据失效,却很快地把问题解决,留下少数的破产者和暴发户,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

1637年的郁金香价格暴跌过程最多不超过4个月,这比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灾难——1929年华尔街股灾和紧随其后的大萧条来得还要迅速彻底:华尔街的股票用了两年时间才跌至最低点,而且其最低点至少也维持在原价值的20%。人类的经济疯狂现象,从此有了一个优雅的代名词——“郁金香热”。

timg.jpg

事件的影响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瓦解,对于荷兰的经济和之后的历史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响。虽然植物爱好者继续追求高价的郁金香,但是在史料上并没看到对于其他产业的打击,有较大影响的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

以简约和俭约为主旨的喀尔文主义道德观重新复出,出版对于参加郁金香交易者严格批判的宣传手册。郁金香被喻为罗马神话的佛洛拉女神,用以批判那些人为“对贪欲的芙劳拉供奉的愚者们”。1637年的报纸也刊登了多张讽刺画调侃这些投机者,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愚人的花车(Floraes Mallewage)”、“疯人帽之花(Floraes Gek-kap)”等。事件之后荷兰人一度厌恶郁金香,这狂潮也被视为一个教训传承下去。

历史学上的分析

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相关著作除了大仲马的“黑色郁金香”和绘画作品之外,几乎没有历史学观点上的研究。后来经由苏格兰人查尔斯·麦凯在1841年写成的著作《异常流行幻象群众疯狂》介绍给全世界,该书后来被金融时报评选为十大投资经典之一,该作品中将郁金香的泡沫化描述成“大众的集体疯狂而引发的丑闻”。直到近年,麦凯所描述的泡沫化景象为世人大致接受,但是E.A.汤普逊(E.A. Thompson)和J.托沙德(J. Treussard)认为当时不止郁金香,其他的物价也不安定,以群众的疯狂来解释事件是不对的,相关的研究最近开始陆续出现。

稀有品种Gouda价格案例分析

-1634年12月9日,仅为每盎司1.5基尔德 (荷兰盾)

-1634年底也只不过上升到每盎司2基尔德。

-1636年11月价格猛升到7基尔德,随后回跌到1.5基尔德

-1636年12月12日其价格再度强烈反弹,直上11基尔德。

-1637年新年后,再猛跌到5.5基尔德。

-1637年1月29日,由于新投机者的加入,突破了14基尔德大关。

英国作家迈克·达什(Mike Dash)在他所著的《郁金香热》一书中这样写道:

究竟是什么,能让如此之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人,都热切地投入到一项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交易中来试试手气?

利润的诱惑肯定是原因之一,人们期望可以挣到以前从没挣到过的钱。
原因之二,则是因为当时的联省刚刚从17世纪20年代漫长的经济萧条中恢复起来。这次萧条几乎贯穿了整个20年代,也是整个17世纪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导致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与西班牙的再度开战和西班牙的海上封锁。危机之后,荷兰经济整体迎来了强势复苏。经济形势从1631年或1632年开始好转,在整个30年代都保持着稳步增长。这就意味着,当时的荷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足。荷兰本地的一些因素也对人们加入郁金香交易有一定影响,比如在离阿姆斯特丹几英里之外的哈勒姆,很多织工都改行倒卖郁金香。因为虽然经济形势复苏了,但是莱顿开始成为荷兰纺织业的主导,哈勒姆的纺织业依然无可避免地衰落了。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1633年到1637年间在荷兰多个城市爆发的严重的黑死病疫情。编年史记录者泰奥多罗斯·费留斯当时就生活在哈勒姆。据他记载,从1635年10月瘟疫爆发到1637年7月疫情彻底结束,共有8000市民因为瘟疫丧命,其中5700人是在1636年8月到11月间离世的;也就是说,在哈勒姆,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染病去世。因为死人太多,都没有足够的坟墓安葬。这场可怕的瘟疫带来了两个主要的后果。第一是劳动力紧缺,雇主们只能提高工资以争抢劳动力,所以工人们也开始能有点闲钱投入郁金香交易;第二是,或者说可能是,瘟疫让人们惧怕宿命,球根交易者也感染了绝望的情绪,所以才在球根交易上疯狂无度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