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华为!任正非:我们准备打持久战…

作者/ 大队长 编辑/ 2019-06-03 14:22:00.0

摘要 脊梁在,希望就在,未来就在,伟大复兴的梦就在。华为加油!

在大洋彼岸,美国总统特朗普极其罕见地在公开的演讲中,针对5G,针对华为,提出了“这是场一定要赢的战役!”在他眼中,华为是美国的敌人,必须“杀死”华为。
任正非带领的华为,眼下正因为一纸禁令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拿中兴试刀13个月之后,美国政府不再遮掩,直接向华为刺出了尖刀——其强度,其烈度,前无古人。
5G压境之际瞄准华为,美国的选择虽出乎意料,却实在情理之中。
集国家之力狙击一个企业,发生在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始作俑国。是美国变得“不自信”,还是5G技术太重要?
其背后,是中国从1G的空白,到2G的跟随、3G的追赶、4G的同步,再到如今5G的领先,中国用了40年实现了通信技术的崛起。
华为居功至伟。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如今,华为在3GPP的5G标准数量全球占比达20%,一骑绝尘,成为行业中唯一能够提供5G端到端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的厂商---它将相当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标准。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提供商、全球出货量前三的手机厂商,强大的华为已经成为高科技领域美国历史上少有的竞争对手,让一向推崇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利坚,不惜顶着“滥用国内法”的标签出手制裁。
以安全之名,无所不用其极。
“断粮”
5月15日,老美签署行政令,宣布外国竞争对手对美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威胁,已使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毫无疑问,所谓的“外国竞争对手”,就是华为。
美国商务部立即便以有违美国利益为由,将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纳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没有美国商务部的许可,美国企业将不得向华为供货。
“实体清单”犹如美国的一柄珍藏利剑,要么不出,一出必见血光——它曾让中兴在四天内进入休克状态,并最终以超20亿美元罚款并接受美国为期十年监督为代价,换得一线生机。
中兴之鉴,犹在眼前。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中兴只是一场练手。时隔13个月之后,美国终于将刀挥向萦绕在心中已久的“终极假想敌”——华为。
在制裁他国企业的同时,对于美国本土企业同样是一次冲击。这一点或许在中兴事件中并不明显,但是华为的影响力决定了美国企业也必将为政府的决定付出代价。
实体清单出台的当天,四成营收与华为挂钩的光学元件供应商新飞通暴跌20.63%,创下近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而另一家美国光学元件领域巨头Lumentum也下跌了超过11%,跌至6个月来最低点,据《福布斯》数据显示,来自华为的订单去年为该公司贡献了11%的营收。
其他收到通知停止供货的半导体供应商如赛灵思、英特尔、高通、博通等,股价也都受到了制裁令的影响。

显然,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围堵,其影响将波及全球供应链甚至全球贸易。或是因此,美国政府随后又将禁令的生效时间延缓了90天,给华为及其商业伙伴时间来升级软件以及处理一些合同义务问题。
但是,这并不难解决华为的供应链危机,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已遵照禁令对华为“断供”。
谷歌率先“断供”,暂停支持华为部分业务。而近日,英国芯片设计商ARM也表示,其设计中包含美国原产技术,因此也会受到特朗普政府禁令的影响,暂停与华为之间的业务。另据媒体报道,高通、英特尔、赛灵思、博通等厂商也正在准备遵守禁令暂停与华为的业务往来。
禁令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供应端,甚至波及了华为的产品销售。
微软网上商城和百思买购物网站已下架华为的数码产品,而在美国之外,日本的三大运营商推迟华为P30系列手机的上市,沃达丰也暂停在英国的华为5G手机预订……
目前华为的部分美国供应商已向美国商务部申请批准。
只是这份批准并不好拿。
美国供应商如果要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华为供货,第一步要拿到许可证,第二步要对许可证进行再审核——证明出口商品对中国军事能力没有实质性贡献后,还要获得美国商务部、国务院、国防部、能源部、财政部等组成的“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一致同意,才能将其从名单中移除。
也就是说,解禁要过两道关,一道经济审核关,一道政治审核关。
如此看来,“实体清单”并不是没法破,只是其中充满了美国政府的“主观意志”,华为究竟是否有威胁也全在“一念之间”。
应战
事实上,在华为,未雨绸缪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早在7年前,任正非先生便已“预演”过今日的局面。
为了这个可能出现的危机,其2012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创新基础研究的“诺亚方舟实验室”
随着华为的“闪电”成长,竞争态势越发紧张激烈。而实际上,自2018年下半年起,华为便开始屯粮迎战。
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华为“断供”危机正式爆发,华为必须正面迎战。
突围的先锋部队来自于受冲击最大的半导体领域,华为麾下大将“海思”。
在行政令发出的第二天,海思总裁何庭波便以一封内部信扬起了战旗。在信中,何庭波回忆道,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美国技术封锁,华为在多年之前便作出了应对极限生存的准备。
“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

何庭波出生于1969年,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本身的专业就是通信和半导体物理专业,96年加入华为,是华为的工程师,如今是海思的总裁!
曾经假设的极限生存成了现实,海思所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和努力,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
海思的崛起,有迹可循。
作为掌舵人的任正非,一直都心怀危机意识。
2004年,华为将成立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独立为全资子公司,取名海思,专注于半导体业务。
造芯之难,超乎想像。
海思成立之初,每年投入4亿美元进行芯片研发。直到2009年,海思才生产出了一个GSM低端智能手机的TURNKEY解决方案,搭载的是自家研发的第一款处理器K3V1,采用落后的110nm工艺和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
这是一款华为自己的手机都不愿意用的处理器,其性能之差可见一斑。
终端和芯片的分离让华为意识到不能简单复制联发科模式,华为有自己的终端,便应该让芯片和终端进行有机结合。
“做得慢没关系,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有时间,海思总有出头的一天”,在颇具华为“狼性”文化的何庭波带领下,海思并没有泄气,而是咬着牙继续往前走。
2014年,海思推出了自研四核处理器麒麟910。当年Q3,海思又大跨步地推出了八核处理器麒麟925,将应用处理器和基带芯片整合成了SoC芯片,并大幅度降低了功耗、改善了GPU图形处理单元,使得海思成功逼近了高通。
大屏、稳定、长续航,搭载这款芯片的华为首款高端机型Mate 7成了国货之光,深受军、政、企各界“成功人士”的喜爱。
麒麟芯片和华为手机终于实现了平衡,而不再是一个拖油瓶。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在2008-2017这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4000亿元,其中芯片研发占40%,也就是超过1600亿元的投入。
15年,千亿级的投入,华为在半导体领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麒麟芯片已经登上行业的顶尖,实现了全球最领先的7nm制程,海思的布局也已延伸到5G、AI等尖端领域。

国内2018年半导体设计企业收入排名,海思2018年以501.18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

国内没有对手,那就放眼全球,2018年海思收入75.73亿美元,落后于博通(218亿)、高通(165亿)、因特尔(117亿)和台湾的联发科(79亿),排名世界第5名,但是34%的增速远远高于前十12%的增速,进入前三甚至第一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ICinsghts发布的2019年Q1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中,海思以远高于其他竞对的营收增速快速上升到全球第14位,而在其前面的无一不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厂商。
面对战火,海思已经成为了华为的一柄利器,进可攻退可守,这也是华为如今敢于应战而不是直接“休克”的重要依仗之一。


除了半导体,在谷歌“断供”之后,华为还祭出了雪藏已久的自研操作系统。
这款据传内部代号为“Project Z”、学名为“鸿蒙”的OS操作系统即将就位。据相关人士透露,华为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操作系统OS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于明年春天面市。这套系统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和智能穿戴等设备,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
而在美国市场之外,华为也在积极地争取欧洲市场。
此前,华为还在英国、比利时设立了网络安全中心,让欧洲客户验证和核实华为设备,并展示华为的网络安全做法,向欧洲市场表现出了自己的最大诚意。
在向美国以外的市场释放诚意的同时,华为在供应链端也在不断积累替代方案,提高产业链的把控能力。

华为的竞争实力与地位

通信产业链上,利润率最高的是两端。

上游芯片、专利、高端手机,由于技术壁垒,分享了产业链中的高利润率。

通信网设备和中低端手机,近几年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逐渐沦为红海。

3G以前,高通等巨头控制了上游芯片和专利的大部分利润。 苹果和三星占有了下游高端手机的利润。小米、OV和一众山寨机在低端市场搏杀。  通信网设备利润,则由爱立信、诺基亚、华为、阿尔卡特、中兴、西门子等一众公司分食。

3G、4G时代,华为狼性凸显,连同中兴一起,生生将中间通信网设备市场杀成一片红海,最终占据通信网设备销售最大份额。

不仅如此,依靠坚持自研投入和成熟的经营销售体系,华为持续向上游芯片、下游终端侵略,制造了全产业链的危机感。

5G竞争赛道中,华为已经具有明显的身位优势:

协议标准方面

目前华为大量参与5G各项标准会议进程、提交技术标准,隐隐成为3GPP组织中的巨头,影响力日益彰显。

不仅在最核心的编码标准中占据一席之地,其5G SEP专利(标准必要专利)储备量已经超过高通。

芯片设计方面

华为已经深度参与,并在少数关键领域取得领先。

如最重要的手机基带芯片,华为已经具备国际领先设计能力,预计明年仅华为、高通、三星能实现成熟5G终端芯片供货。华为计算芯片和专用芯片也能一定程度实现自研。 目前芯片研发主要用于自产。

通信网设备方面

4G时代华为已经成长为无可争议的老大,牢牢占据国内市场大头,并在欧洲、非洲实现规模应用。

利润率的下降,使得通信网设备市场更考验规模效应和技术积累。

5G时代,华为背靠国内市场,依靠成本、技术和规模优势对国际市场发起竞争,即使部分区域受到政治因素遏制,预计其5G通信网设备市场地位也难以撼动。

终端方面

华为表现尤其亮眼。

3G和4G初期,全球手机高端市场基本被苹果和三星垄断,中低端市场惨烈搏杀。

华为手机从中低端切入,凭借强大的技术内功,短短几年间,攻克了基带芯片这项手机核心技术,树立了华为手机品牌的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对展露头角,强势抢夺份额。

目前华为手机在国内基本替代了三星的份额,并且明显开始威胁苹果的地位。

基带技术,指的是手机设备中,负责无线信号处理的部分。与手机处理器(Soc 芯片) 共同 决定了手机的通信感知和设备性能(功耗、信号等) 。 是手机最核心的部件。目前全球仅高通、华为、三星的基带技术处于第一梯队。苹果与高通矛盾凸显,较多使用第二梯队英特尔的基带。

几大手机厂家巨头中,苹果软件系统和应用生态仍然具有优势,但由于缺少基带芯片设计能力,只能依赖供应商技术,成本劣势明显,基本通信性能(耗电、信号)成为短板。

三星几乎垄断了存储芯片和高端屏幕技术,但基带芯片性能已经被华为赶超,丧失了技术上的优势,再加上过时的管理营销模式,在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国外高端手机市场也增长乏力。

与之相对的,华为是唯一同时具有基带研发能力、自主手机品牌,并在手机高中低端市场全线布局的终端商。

纵观全球手机市场,苹果销量滞胀,三星份额下降,仅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依旧保持强劲增长,且依靠核心技术实力与成本优势,对中低端手机市场形成下杀。在这种局面下,华为终端老大余承东预言未来仅剩下两到三家手机商,对终端市场的压力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通信企业中,华为并不是孤军奋战。

中兴通信、通宇通信、光迅科技、烽火通信、移为通信、春兴精工等一众大中小企业,在各自领域内积累实力,积极布局。虽然现阶段实力参差不齐,但大都一致展现出的强大的实干韧性和蓬勃生机,为我国5G竞争提供强大助力。
合纵连横,在制裁之下,华为正在亮剑。
终极风险
华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的身后是一批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供应商。
多年来,中国电子工业都处在“缺芯少屏”焦虑之中,而对芯片的重视,远远不够。
直到近几年,以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为代表的一批液晶面板生产商崛起,才打破了韩国的垄断,让中国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站稳了脚跟。虽然在高端OLED领域三星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京东方已经在出货量上占据第一,并开始向高端屏幕冲击。
屏幕的突围,直接降低了智能手机、笔记本、显示器、液晶电视机等终端产品的成本,为“国货”行销全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中国有了国产屏,“缺芯”的窘迫更加明显。
半导体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入巨大,产业周期长,行业集中度高。在这一市场上,美国牢牢把控着高端核心技术,韩国三星和海力士也有中高端半导体的生产能力,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基本上只能生产中低端芯片。
虽然中国的芯片产业突破依然任重道远,但已有尖子生率先冲了出来。海思成了中国芯的代表,如今在5G芯片的竞争上,华为海思和高通已经形成了双强争霸的局面。

根据业务市场不同,华为的硬件产品主要分为通信基站及光通信设备(运营商业务)、手机等消费电子(消费者业务)和服务器等(企业业务)三大类。

通信基站及光通信设备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基带处理器、FPGA、射频前端、AD\DA、DSP、功率器件、光模块等。其中,基带处理器华为可以实现供应,射频前端、DSP华为可实现部分供应。
手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处理器、射频前端、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显示屏等。其中,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华为可实现自供,图像传感器、显示屏可实现国产替代。
服务器核心零部件则主要包括CPU、存储芯片等。服务器与PC一样,英特尔和AMD的X86 CPU基本垄断了市场。
华为的大部分产品线所需进口的零部件均存在国产替代产品,但很多国产器件的性能暂时无法达到华为现有的“一流”供应商,少部分产品只能在低端市场或者部分环节实现替代。

华为供应链国产替代情况

通信设备和终端手机均离不开芯片和专利技术。

这个领域需要长期的技术攻关积累和巨量资金投入,无法取巧。

国外传统通信巨头牢牢占据着各自的擅长环节,各自拥有极深的护城河。

华为是近几年为数不多的新跻者,在芯片设计上展露出割据一隅的实力 。

手机基带芯片设计 市场被高通、英特尔、华为、三星、联发科、展讯 瓜分,其中高通的基带技术和专利封锁在4G之前占明显优势。目前华为自研设计的基带芯片已经处于第一梯队,性能占据优势,且因参与5G标准制定,积累大量专利,给高通造成巨大压力。

路由交换、网关和服务器芯片 基本被博通、英特尔等巨头占据,地位难以撼动。

射频前端芯片 主要有Qorvo、Skyworks、博通等厂商,国产率极低。

光传输芯片 市场巨头有Finisar、Lumentum、Avago、Oclaro等 。国内光通信企业(光迅科技等)已经具备中低端(1G,2.5G,10G)供给和市场竞争能力,近两年将在高端芯片(25G ,100G)上发力,仍处于追赶态势。另手机侧3D感应VCSEL光芯片,也处于规模应用前夕,国内外均有企业布局。

存储器芯片 主流的厂商三星和海力士,均为韩国企业。

通信芯片设计的上游是半导体和电子制造,这方面我国是短板,近十年投入巨大,差距依然明显。
相比元器件,更危险的是顶层知识产权的切断。
ARM的“断供”便是一次上游产业链切断的重大危机。如果说,谷歌的安卓系统断供,华为尚且可以拿出一套新的操作系统。那么,ARM断供如果持续,对于华为来说,将要面对的就是断崖式的下跌。
PC时代,英特尔提出了PC芯片的X86架构,从此几乎垄断电脑芯片市场。同一时期,英国芯片制造商ARM也提出了一种体积更小、能耗更小的芯片架构。然而,在PC时代,性能不足的ARM架构并无用武之地。
随着移联网时代的到来,ARM架构成了手机芯片的首选。如今,全球99%的智能手机都在使用 ARM 架构芯片。无论是苹果A系列、高通骁龙、三星Exynos还是海思麒麟,其芯片设计都是在ARM指令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决定了处理器如何处理命令。此外,ARM架构车载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上的市场份额也分别超过了95%和90%。
但眼下并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地步。
华为已于今年1月,购买了ARM 指令集 ARM V8 的永久授权,但只限于该型号的架构。华为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和生产现有的智能手机芯片。
ARM的影响力不容低估,但ARM也绝不是神。
崛起于X86和mips之后的ARM是在抓住移联网的机会后逐渐占领了市场。正是英特尔的高傲和市场的空白给了ARM机会,才有了如今成为芯片设计大底层的ARM。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排他”的ARM也正在给后来者机会。
技术与市场相辅相成:技术需要有用武之地,而市场需要技术壁垒的保护。ARM正在腾出市场空间,那么中国企业的技术是否能跟上?
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们要看到,中国科技产业真正的痛点正是任正非所说的基础学科,它所代表的往往是最上游、最尖端的研发能力。无论是产业技术还是知识产权,中国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ARM的断供对华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它代表着非美国本土的企业也有可能因为“包含美国原产技术”而对华为断供。
而如今的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对全球半导体供应商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包括美国。此外,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大踏步地进行着全球化布局,向世界各地伸展枝丫。
巨大的中国市场,中企的广泛全球化,决定了中国企业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拥有尖端自研技术的华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华为,已经成为美国5G通信技术领域的头号威胁。
在技不如人的局势下,美国发动的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让人担忧的是其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政治经济打压。
这是一场争夺5G高地的战役,毫不夸张地讲,其结果将会影响中国的5G进程。
5G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峰。5G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和URLLC(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5G带来的广阔应用场景,尤其是5G二阶段将实现的万物互联、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场景,使得该项产业具有了关联全行业,引领信息化浪潮再度升级的属性。

5G三大场景规模应用带来的通信效率和性能提升,将成为现有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催化剂,其催化的行业融合和信息智能化,将赋予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主导的新活力,并有望成为激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启动的契机(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预测: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

5G对应的,正是全球生产力和市场红利的再度腾飞。

5G引领的信息高效通信,甚至可以放大城市化本身带来的几大优势效应。降低生活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规模生产,直接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扩张。

5G技术规模应用对应的城市化,是智慧城市的成熟和普及。 传统的北上广深几个独立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策略,将被全国多点开花的智慧城市群所替代。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城市主要功能(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中深度应用。由此替代原有土地财政的驱动,达到吸引投资,升级产业,深化分工,规模基建、扩大就业、扩张消费的作用,最终形成全新的高效衔接城市中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各种需求的可持续创新生态。
作为底层网络技术,5G将会成为新一代信息时代的神经网络,对经济社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它将改变工业互联网,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底层技术革命。
而华为之所以能在这一关键技术上冲到前头来,归功于其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
5G技术专利上,华为以1554项专利领先于诺基亚(1427)、三星(1316)等公司,是拥有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在3GPP的规则下,5G标准化的投票是一种技术实力和话语权的综合。
在各方博弈寻找平衡的过程中,华为成了最优解。
而手握5G标准,不仅意味着站在了利润链的高地、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可以参考躺在标准上数钱的谷歌、英特尔、ARM、微软等企业),更重要的一点,站在5G技术的产业链上游意味着信息安全的自主权。
如此重要的命脉,美国大动肝火不难理解。
自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加入了全球供应链的大体系之中,逐渐从OEM、到ODM,再到如今以华为为代表的OBM,建立起了中国“长城牌”的品牌和竞争力。
然而,时间毕竟太短了,为了迎头赶上,中国企业选择与全球产业链进行合作。很多技术并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有必要、没有时间做——全球合作是最高效的共赢。
但,一直站在世界技术和知识产权高地的美国,当然不希望在全球分工的阶层中,突然出现了一项重要底层技术,居然来自中国华为。
如今,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想要打破的正是中国企业的这条全球合作路径,意图抽掉“巨人的肩膀”,让好不容易走到高处的中国企业跌回山脚下,失去与美国竞争的能力。
烽火连三月,亦有家书来到。最近几天,许多外媒评论称,参考中国产业的发展历程,如果给它时间,华为必定能渡过难关,拥有自己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现实是,今日之华为,缺的正是时间。
显然,这一次,生死攸关。
成了,华为将浴火涅槃,大大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话语权和把控能力——在日美技术封锁下实现绝地求生的三星,如今已经成为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集大成者。
败了,将会影响中国高科技技术的发展轨迹——在华为的身后,还站着更多的中国科技企业。5月22日,美国国务院国际安全与防扩散局便宣布对13个中国企业及个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友祥科技、浙江兆晨科技等10家企业以及3名个人。此外,美国政府还针对中国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和监控设备企业,向美国企业发出警告,或涉大疆、海康威视、浙江大华等企业。
一场大博弈,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剑和盾,华为不能倒下。天降大任,华为,唯有渡劫重生,方能超神。
华为让人一瞬间有一种错觉,好像回到了自己造原子弹氢弹的年代,当下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子弹让美国彻底放弃了武装入侵的幻想,希望华为这一次让美国彻底放弃卡中国脖子的幻想。

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外部的压力只会让堡垒变强。

“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洪水、地震、干旱、饥荒,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天灾;异族入侵、王朝更迭、甚至险些亡国灭种,我们也都曾面对过,我们都毫无例外地克服过、战胜过。5000年风云变幻、5000年沧海桑田,5000年里我们的友邻和对手如走马灯般交替不停,5000年里我们的民族和文明却不曾中断、延续至今;5000年里我们始终站立在世界舞台之上,即使也曾远离舞台中央,即使也曾遭受屈辱、为人轻视、甚至危机四伏,我们也始终拼死抗争、不曾屈服片刻。

因为中国从来不缺少脊梁。

脊梁在,希望就在,未来就在,伟大复兴的梦就在。即便有人甘做奴隶、有人偏安一隅、有人卖国求荣,中国总有人始终挺直脊梁、敢于挺身而出,带领中华民族冒着枪林弹雨走向胜利。

相信,这样的民族脊梁,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一定会有。

相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阻挡我们追求复兴、走向辉煌的脚步。

祝福华为!